統計

Content View Hits : 660433
腰椎間盤突出治療的新概念
陳俊峰醫師專區 - 神經阻斷注射療法
週六, 05 六月 2010 14:16


 

腰椎間盤脫出症是指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在各種誘因下使纖維環破裂,髓核向外脫出,壓迫和剌激其周圍的神經根、血管等組織而出現的一組臨床症狀,其中有50%-85%的病例可引起坐骨神經痛。


診斷要點:

 

1、本征多見於30-40歲男性,男與女比為6-12:1。

2、一般多為突然發病,常有外傷史,輕傷也可引起緩慢發病,經休息自行緩解,勞累後復發,呈間歇性病程。


3、疼痛性質為酸痛、鈍痛,並常放射至大腿後部、小腿外側、足背、足趾及足底外側,並有麻木異常。

4、病椎間隙旁有明顯的壓痛,按壓可引起疼痛加重或放射痛,局部肌肉防御性緊張。

5、好發部位L4-5最多見約占58-62%,L5-S1約占38-44%,兩節同時發病者占5-10%,左側多於右側。

6、直立時多表現為翹臂姿勢,脊椎凸向患側,脊椎活動受限。

7、直腿抬高試驗、屈頸試驗陽性,膝、跟腱反射出現異常:L4-5脫出表現為膝腱反射減弱、消失或亢進,而跟腱反射卻正常。L5-S1脫出則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或亢進,而膝腱反射正常。

8、下腰椎中央型椎間盤脫出時,則表現為雙側坐骨神經痛,雙足無力,大小便因難馬鞍區感覺減退,交叉直腿抬高試驗呈陽性。

9、X線片示:椎間隙變窄,前窄後寬,患側寬腱側窄。

10、CT、MR檢豈,有實用價值。

治療:

1、一般治療:早期應臥床休息2周,以硬板床仰臥髖、膝屈曲位為好。

2、藥物:口服鎮痛劑、肌肉鬆馳藥、急性期可用極化液。

3、牽引治療。

4、物理治療:可減輕局部水腫,促進血液循環,消炎止痛等。

5、針灸:可取養老、昆崙、伏兔阿是等穴。

6、神經阻斷療法:

椎間孔阻斷術:採用相應椎間隙之椎間孔,注入10-20ml消痛液為主。

骶管阻斷術:宜快速加壓注射15-20ml消痛液。

局部痛點阻斷:並同時阻斷,梨狀肌投影點,臀上皮神經點、腓總神經、承山穴處等壓痛點。

硬膜外阻斷:對病情嚴重者可殘置異管,硬膜外連續給藥。

7、溶核療法:應用腋原酶注入脫出之椎間盤,只溶解髓核和纖維環,而不損傷鄰近組織,若摎接接觸神經根可引起神經根損傷,有效率達83%。

8、斜板手法治療:斜板手法是治療腰腿痛的關鍵手法之一,方法:

側臥位,患肢在上屈曲,健肢伸直,腰部放鬆,以一手或叉按住其肩前部,另一手或肘抵住臀部,兩手或肘協同做相反方向的用力,做腰被扭轉,有阻力時肩施以較大富度的突然板動,常可聽到“喀喀”聲。斜板手法原理類似於杠杆作用,兩端的著力點,通過較長的力臂,使腰椎產生旋轉。雖用力不大,但可以使腰椎產生較明顯的空間位置變化,據手術証實斜板法可使椎板發生5mm移位,關節囊受到牽伸,從而推測椎間孔形態的變化。使神經棖所處的區域容積相對增加,解除神經根嵌壓或粘連,使局部壓迫得以緩解,減輕疼痛。國內研究者應用電一機械測量法,研究下腰椎後部結構在斜板時發生的運動學變化,顯示斜板法是一種復雜的三維自由度運動。正確的手法,可調整神經根管容積,鬆動上、下關節突,使神經根管內容和小關節的粘連獲得鬆解,改善局部循環,有利於症狀緩解。

9、足登法治療:患者仰臥位,醫者左手扶在膝關上以保護臏骨,患者踝部放在醫者右手,然後作伸膝及足蹬的被動活動,每側15-20次,目的在於使椎間盤產生負壓,促使突出的髓核回歸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