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

Content View Hits : 660121
胃食道逆流疾病
陳俊峰醫師專區 - 胃腸保健
週六, 05 六月 2010 14:26

您感到胸口灼熱疼痛嗎?您是否曾歷經酸熱物由胸口湧至喉嚨而極不適嗎?您是否耽心這些不適可能是一種嚴重疾病之先兆,將危及您的健康,或許您認為這是一種心臟病而求助於心臟科醫師。其實這些特殊症狀就是所謂的「胃食道逆流症」。在正常情形下,我們進食吞嚥下的食物混合唾液後經食道至胃內,在此與胃液充分攪拌後並經胃竇研磨約需2~3小時就可完全排至十二指腸。胃液本身含強酸,若胃液逆行至食道下端形成症狀即稱之胃食道逆流症。

 

其實胃液逆行至食道是一種正常之生理反應,因吾人胃內可由吞嚥、食物發酵、血液滲出而聚集一些氣體。當其含量超過一定數值後,人體之生物反射作用可促使下食道括約肌放鬆,賁門打開。如同活瓣減壓,可經食道與口排出多餘的氣體。這也是我們偶有噎氣之反應,這種生理反應其目的在避免胃內因有多量氣體聚集,承受壓力大而影響正常功能。這種生理性反應同時合併一些胃酸湧至食道下端,為何一般人不會有自覺症狀?主要是食道本身具多重保護功能抗拒這些逆行胃酸之腐蝕:如唾液之鹼性可中和部份胃酸,食道黏膜之血液與氧供應充足可對抗胃酸浸蝕,其覆蓋之黏液亦是一種保護層,最後湧上之胃酸可因食道之正常蠕動功能又可迅速的排回胃內減少傷害。一旦這些保護功能失調受損後,湧上之胃酸就可形成上述的症候。最近10年對此症之形成原因,診斷與治療有長足的了解與進步,因此最近對胃食道逆流症之正式定義為「與胃酸逆流有關,形成明顯的症候並干擾病患之健康形成憂慮」,胃酸逆流的症狀極多,最常見標準的症狀是灼熱感,恰巧位於胸口,但亦有患者不能精確的描述,時常會說成不適、胸悶、上腹不適似消化不良,甚而難定位的上腹疼痛向上傳遞等症狀。這些不適多半是日間出現情形,與身體姿態、食物有些關係。如彎腰、躺下、油性食物可明顯加重症狀,其他之症狀尚有吞嚥困難、異物感。有些患者甚而因湧上之酸水可燒傷喉頭,嗆入氣管因而形成咽喉炎、氣喘而常被誤診為支氣管性或過敏性氣喘。

有些問卷可助於診斷是否患胃食道逆流症:

  1. 您是否常感覺到一種向上湧出,擴散性相當不愉快之症候於胸骨後?
  2. 這種不適是否同時合併灼燒之感覺?
  3. 服用胃乳片是否可減輕這些症狀?
  4. 上述的不適,每週可出現在4日以上?
    若您的回答是都曾出現,或許您已是80%機率患胃食道逆流症。

若是臨床上高度懷疑患胃食道逆流症時,首要的檢查是內視鏡檢。其目的在排除患者可能具有其他之上消化道疾病,如腫瘤及消化性潰瘍的一些症狀常與胃食道逆流症重疊,引致僅憑症狀詢問難以正確區分。此外,內視鏡檢時應著重於胃食道黏膜交界處,觀察是否有破損、紅腫、發炎、潰瘍、狹窄、胃黏膜化生以及膈疝。檢查者應記錄食道炎症程度,作為未來治癒與否之根據。目前最新的食道炎分類是採用1994年制訂的洛杉磯分類法,因此法簡單、易記、各級分類界限清楚。但亦有半數以上病例並無內視鏡可見之食道炎,這類病例常引起診斷之困擾,連臨床醫師也會懷疑是否診斷錯誤?這類無食道炎的病例稱之為內視鏡陰性胃食道逆流症。若以其他診斷工具如24小時酸鹼記錄器,分析胃酸倒流與症候出現時間仍可証明其相關性。目前推測這類患者之食道下端感覺神經較靈敏,易受湧上酸水作用而出現明顯之症狀,對此類病例之治療應視同有食道炎患者一般的原則。

胃食道逆流的病患為何需要治療?如同定義陳述這類病人飽受胃酸逆流之苦,影響日常生活以及憂慮,故需治療減輕其症候。此外長期的嚴重性食道炎症可形成食道下端狹窄,引致吞嚥困難。甚而現在認為一部份食道腺癌以及胃賁門癌是長期胃酸逆流所致,故須治療防止這些嚴重之併發症。

● 胃食道逆流治療原則

治療之道首先應著重於生活方式調整。如體重過重者可因而增加腹壓、胃排空緩慢、膈疝機率高而加重逆流症候,故患者應適當的減重。一般而言,生理性胃食道逆流於夜間平臥時較少發生,故逆流症候也較少於睡眠時發生。一旦有此現象時應避免睡眠時採右側臥姿,頭部以枕頭適當墊高,即可減少發作次數。選用各類食物時應考慮是否有下列之副作用:易增加胃容積而形成膈氣及胃酸逆流機會升高,胃排空延緩,易減低下食道括約肌張力者,可直接刺激食道黏膜者。因此患者應避免飲食過量,尤其避免就寢前暴飲暴食,油脂性食物儘量少用。巧克力、薄荷、辣椒、洋蔥、蕃茄類食物以及其製品亦應少用。各式酒品、柳澄汁、檸檬汁、蕃茄汁、咖啡,甚而可樂等都被認為對食道黏膜具刺激性應儘可能避免。抽煙亦會降低下食道括約肌張力,也應戒煙。

過度運動可能減低食道收縮排酸功能,對於未經運動訓練之患者亦應注意此類影響。患者如服用其它藥物如黃體素、前列腺素、抗膽鹼類藥物、某些血壓藥、抗巴金森症藥物、鎮定劑、止痛劑、鈣離子阻斷劑、氣管擴張劑也應考慮這類藥物可能降低下食道括約肌而增加了逆流。

胃食道逆流症仍須考慮使用藥物治療,其原因是僅憑前述生活方式調整並不能完全消除症狀,治療也可視為正確診斷方式之一,尤其對內視鏡檢陰性患者極有診斷價值,又可減緩症狀減少患者生活困擾、疑慮,改進日常生活品質並減低此症之各種併發症機率。

目前可適用的藥物極多,一般而言,改善症候的效應常大於食道炎之真正治癒。對患者而言,最期望見到其症狀明顯消除,改善其生活品質。胃乳片類抗酸劑最常被患者服用嚐試自行治療,其療效仍屬有限,可能僅少數患者獲得症狀之緩解。胃腸蠕動促動劑如cisapride其目的在加強胃排空,促進食道蠕動功能,並可規律及協調化,增加下食道括約肌張力,約半數患者可獲症候之明顯改善。此外直接抑酸分泌也是治療之趨勢,如組織胺二型拮抗劑可使50-70%患者獲得症狀改善。目前亦有研發口香糖式拮抗劑,不只可經口服吸收此藥物而抑酸,並可因咀嚼動作分泌大量唾液增加食道黏膜之保護功能。80年代研發出的強酸抑制劑 — 質子幫浦阻斷劑,因可完全抑制壁細胞分泌酸,故其對胃食道逆流之療效可顯著提高。一般而言,其症狀消除及食道炎治癒率約可達80%以上,已是一種理想的治療藥物。

90年代出現的腹腔鏡術可使外科醫師經由腹腔鏡以胃底部份包圍住食道下端,增加此處阻力,而減少逆流。此手術也是一項有效的治療。對於某些須常期服藥,有呼吸道併發症,食道黏膜呈柱狀細胞化生變化者,或許可考慮手術治療。但亦須考慮術後之可能併發症如上腹飽漲、難膈氣、體重明顯減輕等。患者決定是否採用手術治療,應考慮及了解藥物及手術治療之各自優缺點,取得最後同意才是有效的治療方式。

社會文明進步後,人們對健康要求之標準提高。胃食道逆流症恰好成為一種時髦文明疾病。目前對此症之認識最重要的是如何正確診斷以及適當的藥物治療,它可能發生的一些後遺症如狹窄、腫瘤亦須密切追蹤。任何治療之目的在改善患者生活品質,是否最後仍採取腹腔鏡術一勞永逸予以根除,仍端賴內、外科醫師及患者之充分溝通了解再作此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