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節氣開始濕熱 養生著重腸胃 |
陳俊峰醫師專區 - 胃腸保健 |
週六, 05 六月 2010 15:24 |
2009.07.07
開始進入小暑節氣,為六個夏季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小暑到下個大暑節氣,這段時間天氣將開始真正的炎熱,台灣氣候濕熱,這種氣候特徵最容易影響到腸胃,也是腸胃疾病的好發季節,所以養生重點在腸胃。
在夏季時,有時會出現胃口突然變得很差、不想吃東西、有點噁心、頭腦昏昏沈沈、倦怠乏力、一直很想睡覺、小便變少且顏色變黃等情形,這種狀況最常出現在小朋友或稍有年紀者身上。
進一步分析這是因為濕熱困於脾胃所致,食慾不振並不是不餓,而是因為天氣炎熱,身體皮膚的微血管打開以利散熱,所以體內大部份的血液都在體表,腸胃道的血液供給反而少,容易使腸胃的蠕動變慢,導致消化功能失調並影響到消化液的分泌,使胃口變差,身體缺乏養份,如此一來自然就「沒元氣」,所以會隨時感覺疲倦而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
同時,在大量出汗後,開始補充大量的水份,當大量的水份進入人體後,由於體液離子忽然失衡,大部份的人只要不要再喝大量的水,或是改喝溫水,再休息一、兩天,就會逐漸痊癒。當然,如果還是無法痊癒,在臨床上可用健脾助消化的藥物,也可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小暑節氣開始後,臨床上還有一種飲食所傷的一種青少年常見的腸胃疾患,可能伴有胸悶或咳嗽等症狀,有時容易跟感冒相混淆。
在炎熱的天氣裡,青少年從事劇烈運動後,因為口很渴,往往就很率性地「突然」飲用大量冰涼的飲料,結果導致腹部不舒服,原因是由於冰冷的飲料進入腸胃,當腸胃黏膜遇到冷飲刺激後就引起痙攣,進而影響到正常的消化功能。至於胸悶或咳嗽也是因為冷飲在經過食道時,由於食道的強烈痙攣而造成周遭氣管也受到牽引或刺激所致。最常見的症狀是胃部輕微的悶痛與脹氣,不過,此種情況與吃進不潔食物的腸胃炎有所差別,其差別在於它通常不會有腹瀉的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常常發生這樣的情形,可能就會出現「氣鬱內傷」的情況,常年會覺得胸悶與呼吸不暢,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處理,就可能會影響發育。
◎ 小暑養生保健之道
原則一,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事實證明,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麥製品、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而且盡量不吃辛辣溫燥食物。還要避免生食冷飲過度導致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原則二,補氣去火
進入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消耗增大,急需補充營養物質和津液。飲食應以湯、羹、汁等湯水較多、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慾、易消化的膳食為主,這樣才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同時,少吃或不吃油膩厚味、油煎的食物,並且每餐進食量不宜過大,應以少量多餐為原則。 此外,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關於夏日祛火的食物,大家可以選擇一些如苦瓜、西瓜、草莓、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牛奶也是夏日解毒去火的好食品。
原則三,盡可能多食新鮮蔬果
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紅柿等新鮮蔬菜和柑橘、檸檬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蘿蔔、莧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及增強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捲心菜、菜花等富含維生素E,可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尤其是一些如“野菜、桃子、西瓜”等時令的夏季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