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疼痛---有效的注射療法 |
陳俊峰醫師專區 - 頑固性疼痛 |
週日, 06 六月 2010 21:46 |
成人的髖關節疾病是骨科門診常見的疾病之一,它所造成的病患痛苦,實在是比其他任何關節的疾病都要來得明顯。因為髖關節是人體一個最大且最重要的關節,人體的重量支撐要靠它,下肢的行走活動要靠它,一人如果有髖關節的問題,輕則會影響走路,嚴重的時候會使人喪失工作的能力。
髖關節是由骨盆的髖臼與股骨的頭部互相連結而成的,其構造就像臼與杵,凹與凸的部分互相連接在一起,其周圍有韌帶與關節囊被包圍,外面更有堅強的肌肉與肌腱附著,形成一個穩定的構造。骨頭本身與外被都有血管提供血液的供應,以確保骨頭與關節軟骨的營養。髖關節可以有多方向的活動,人體可以作蹲、跑、跳、跪、外展、內縮、向前彎曲與向後伸展等的動作。
成人常見的髖關節疾病依其發生的排行,有退化性關節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外傷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與細菌性關節炎的後遺症等。
這些疾病在髖關節表現的症狀與症候都大同小異,嚴重的疼痛是其特點,通常比膝關節的關節炎還要痛,髖關節的疼痛似乎難以忍受。病人站立或走路的時候,會導致嚴重的局部髖部痛,這種痛有時候會向下放射到大腿與膝蓋的內側,因而被誤診為膝蓋有問題。病人走起路來會出現跛腳的現象,有時必須靠手杖輔助來走路。時間一拖久了,關節軟骨磨損,髖關節會長骨刺(贅骨),關節的活動範圍逐漸減少,嚴重的時候會因為肌肉攣縮或骨頭黏連,關節會固定在內縮、外旋與屈曲的位置。如此會造成兩下肢的長短不一,行走困難。如果兩邊的髖關節都有問題,則其疼痛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就更嚴重,病人很可能只能坐輪椅或臥床了。 退化性關節炎常發生在年紀約五、六十歲之後,與肥胖或做粗重工作可能有關,但是最重要的成因是老化。除了退化性關節炎以外,最有名的髖關節疾病就是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症。這是因為供應股骨頭的血液因為不明原因受阻,而造成骨細胞壞死,進一步使股骨頭的表面塌陷,久而久之造成關節炎。有些骨壞死與受傷(髖部的股骨頸骨折)或藥物的使用有關(類固醇或副腎皮質素又名美國仙丹,市面上很多的風濕藥丸很可能含有此成份)。
另外類風濕性關節炎則以女性居多,成年型約發生在四十歲前後,通常會合併其他的關節的變化一起呈現,身上多處關節可能同時受波及,呈現變形與關節攣縮,因此造成嚴重的功能障礙。外傷性關節炎,通常是髖關節有過脫臼或髖臼骨折創傷,經過初次治療(手術開放復位或徒手復位術)後一兩年後才表現出來,以年輕人較多,往往是車禍或受強力外傷引起的。
僵直性脊椎炎通常發生在男性居多,往往會有下背痛與頸椎僵硬,血液的人類白血球抗原(HLA-B 27 antigen)呈陽性,兩側的薦髂關節呈現發炎,嚴重的個案其脊柱黏連成竹竿狀(Bamboo spine)。紅斑性狼瘡是免疫的疾病之一,血管炎為其特色,發生在女性居多,臉部的皮膚會出現斑點狀如蝴蝶,全身性的症狀常見,髖關節的表現也是關節炎。因為此病常使用類固醇治療,因此也容易有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發生。
細菌性關節炎的後遺症,這在三、四十年前細菌性疾病很普遍的年代,關節炎延遲治療會造成骨關節炎的後遺症。通常股骨頭會變形,骨頭變短造成下肢不等長。另外一個疾病則是骨關節的結核病,目前結核病仍為絕跡,若染上結核延誤治療也是會有關節炎的後遺症的。
以上的髖關節的疾病,如果症狀輕微或是骨關節的變化在很初期,都可以採取保守治療,換句話說給予輔助器的使用,減少髖關節的負荷,藥物治療使疼痛減輕,並且接受定期追蹤。如果經藥物治療仍無效,則須考慮手術治療,在關節的外形與其表面軟骨尚未嚴重受損之前可以採取切骨術、股骨頭減壓術、股骨頭骨移植術等。如果髖關節出現嚴重的變形時,則非採行全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不可。截至目前為止,人工關節仍為解決嚴重的髖關節炎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
最近更新在 週日, 06 六月 2010 2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