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

Content View Hits : 702874
針灸、穴位注射治療慢性肝病研究現狀
陳俊峰醫師專區 - 穴位注射
週六, 05 六月 2010 14:08

慢性肝病病程長、病情複雜、治療難度大 . 其治療的關鍵是消除原發病因、調整機體免疫、保護肝細胞、阻斷肝纖維化 , 但迄今尚無安全、高效、理想的治療藥物 . 因此 , 尋求療效可靠的藥物和治療方案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 針灸、穴位注射等外治法具有簡便、價廉、效驗、無毒副作用等特點 , 臨床實踐表明 , 針灸、穴位注射治療慢性肝病有一定療效。 筆者現就近年針灸、穴位注射治療慢性肝病研究現狀綜述如下。

 

 

1. 臨床研究

 陳麗萍使用干擾素、川芎嗪注射液治療慢性乙肝活動肝炎,取穴肝俞、蠡溝、足三里、三陰交,選用 2 萬單位 B 干擾素溶解後,注入肝俞、蠡溝各 1ml ,用川穹嗪注射液注射足三里、三陰交各 1ml ,每週 3 次,共收治 48 例。2 個月後,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 HBV-DNA )轉陰 25 例,乙型肝炎 e 抗原( HBsAg )轉陰 22 例,抗 -HbcIgM 轉陰 28 例。  孔麗等川甘利欣和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治療慢性乙型肝炎 60 例,並與單純應用甘利欣組( 50 例)比較,觀察治療前後血清 III 型前膠原( PCIII )、層粘連蛋白( LN )、透明質酸( HA )、肝功能等指標變化。 結果表明,甘利欣聯合複方丹參組血清肝纖維化指標、丙氨酸氨基轉移酶( ALT )、血清膽紅素( SB )下降明顯,白蛋白、球蛋白( A/G )比值上升顯著,與本組治療前和單用甘利欣組治療後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P<0.05 )。 甘利欣和復方丹參注射液合用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減輕和抑制纖維化發生。  沈秀蘭以干擾素 20 萬單位加胸腺肽 10mg ,進行足三里、三陰交和肝俞交替注射,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同時以 a 干擾素 100 萬單位加胸腺肽 10mg 每日肌肉注射為對照。 結果肝功能血清 ALT 復常率治療組與對照組分別為 86.5% 75.0% 2 組比較, P>0.05 .HbeAg 陰轉率 2 組分別為 65.8% 59.6% 2 組比較, P> 0.05 )。  2 ALT 復常率及 HbeAg HBV-DNA 陰轉率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 說明 a 干擾素 20 萬單位和胸腺肽合用穴位注射, ja- 干擾素 100 萬單位加胸腺肽肌肉注射療效相近,療程短,費用低,無發熱等副作用。  張伯順用水針治療 40 例慢性乙型肝炎,選用肝俞、脾俞、膈俞、足三里、陽臨泉等穴,每次取其中 4 穴, 2 穴注入丹參注射液,每穴 2.5 mI ,另 2 穴注入丹參注射液,每穴 2mI ,以上穴位輪流使用, 3 個月為 1 個療程。 在治療前後分別測定血清肝纖維化指標: HA PCIII LN ,同時檢測肝功能和 HBV-DNA 結果治療後隨著 ALT 水平的下降,肝纖維化指標也隨之下降,治療前後對比有顯著性差異( P<0.05 )。  陳雁南等觀察了針刺足三里、肝俞、關元、陽陵泉等穴對 80 例肝炎後肝硬化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響,結果表明針刺能改善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性激素的紊亂,從另一側面提示針刺在肝硬化臨床治療中的意義。

 總之,多年來的臨床研究表明,針灸及穴位注射等外治療肝病對於改善患者的症狀、體徵,恢復肝功能以及病毒複製指標的轉陰等方面都顯示出一定的優勢,尤其是遠期療效更加穩定。

 

2. 機制研究

 慢性肝病患者大多數存在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或低下,病毒持續複製,並有不同程度微循環急血液動力學改變及膽汁排泄障礙等。 針灸療法正是針對以上幾個環節而起到治療肝病的作用。 研究表明,通過針灸、穴位注射等手段刺激穴位,能調節經絡臟腑氣血,調整集體免疫功能,改善肝臟微循環,促進膽汁分泌,從而達到保護肝細胞,減少肝損傷,治療肝病的目的 如陳永康發現針刺組三里對疫苗球蛋白 IgG IgM IgA 有一定影響,可較明顯提高補體 C3 值,調整集體免疫功能,當免疫功能處於紊亂耐受狀態時,針刺可改變集體特意或非特異的體液與細胞免疫功能,使高者降低,低者升高,有雙向調節作用。馬振亞研究認為,針刺能提高正常小鼠白細胞介素 -2 L-2 )及自然殺傷細胞( NKC )的活性,不僅可以促進新城雞瘟病毒小鼠產生干擾素( IFN )的能力,而且能直接誘導正常小鼠產生干擾素,說明針灸對動物 L-2-IFE-NKC 免疫調節網有正向調節作用。 姚俊青等用艾灸期門、關元穴,針刺足三里、三陰交穴治療試驗性肝損傷大鼠,結果表明針灸對大鼠試驗性肝損傷有一定保護作用,對慢性肝損傷動物的症狀、體徵、血液生化指標以及肝組織病理損傷、膠原纖維增生均有明顯的改善,對其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塞西亞等應用彩色超聲多普勒診斷儀檢測 35 例正常人及 34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針灸治療前後肝動脈血流變化情況,結果顯示,針刺可使 2 組肝血流量增加,其機制是針刺可使動脈管徑增寬,血流速度加快,促進肝內代謝,從而改善肝功能。 楊金洪認為電針大鼠足三里可降低血清 ALT ,預防和治療大鼠肝功能損傷。 孫世曉等以免膽汁流量為指標,觀察針刺“曲泉”穴對膽汁分泌的影響,結果電針“曲泉”穴可使空腹兔膽汁流量增加,表現為膽效應。 張茹華等報導電針陽陵泉穴可引起兔膽囊壓力明顯下降,說明針灸可促進膽汁分泌,這是針灸消退黃疸的機制之一。 熊憶菲總結了近 10 年來穴位注射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後認為穴位注射有增強免疫功能,打破免疫耐受狀態,對肝細胞起到不同程度的保護、修復等作用。

以上從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等方面探討了針灸、穴位注射治療慢性肝病的機制。 針灸、穴位注射可改善慢性肝病的症狀,調節整體的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且不增加肝臟的解毒負擔,有藥物療法所不可替代的優勢。 因此,進一步從多環節、多靶點探討針灸、穴位注射等外治法治療慢性肝病的療效和機制,將是一項極有意義的工作。

 

参考文献: 參考文獻:

 

1 ]陳麗萍.干擾素、川芎嗪穴位注射治療慢性乙型活動性肝炎48例.時珍國藥研究,1995,6(2):10

2 ]孔麗,李兵順,米立軍,等.甘利欣和復方丹參注射液合用對慢乙肝肝纖維化的影響.臨床肝膽病雜誌,2000,16(2):120-121

3 ]沈秀蘭,任樹明,郝新潔.干擾素加胸腺肽穴位注射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98,18(9):519-520

4 ]張伯順.水針治療對慢性肝炎血清肝纖維化指標的影響.針灸臨床雜誌,1997,13(8):23

5 ]陳雁南,胡萍.針刺對肝炎後肝硬化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響.中國針灸,1999,19(5):304

6 ]陳永康.針灸足三里對HBsAg攜帶者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中國針灸,1993,13(2):33-35

7 ]馬振亞.針刺對正常動物IL-2-IFN-NKC免疫調節網的影響.西安醫科大學學報,1991,12(2):116-119

8 ]姚俊青,郭誠傑,董篤一.針灸對大白鼠實驗性肝損傷影響.上海針灸雜誌,1995,14(5):234

9 ]賽西亞,王勇強,段利.針刺對肝動脈血流的影響.中國針灸,2000,20(5):307-308

10 ]楊金洪.針刺防治環磷酰胺所致大鼠肝腎功能及臟器損害的作用.中國針灸,1993,13(4):32-33

孫世曉,曹艷,張韻嫻.針刺"曲泉"穴對兔膽汁分泌影響觀察.針灸臨床雜誌,2001,17(1):49

12 ]張茹華,周建華,王翰如,等.電針陽陵泉穴對兔膽囊壓力變化的影響.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95,19(3):197-198

13 ]熊憶菲.近十年來穴位注射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概況.中國針灸,1998,18(3):179-181

 

(河北中醫2003年4月第25卷第4期)  

 

    陳旭軍

 

 關鍵詞:肝疾病;慢性病;水針;針灸療法;綜述文獻

分类号: R575.05;R245;R245.319文献标识码: A 分類號: R575.05;R245;R245.31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编号: 1002-2619(2003)04-316-02 文章編號: 1002-2619(2003)04-316-02

 

作者簡介:陳旭軍(1968-),女,講師,博士.主要研究針灸、穴位注射治療肝病.

作者單位:陳旭軍(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210029 )